

水和油能混合嗎?在中科院海洋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暨聲學研究所,公衆在參與超聲乳化實驗。韓揚眉攝
2019年5月18日至19日,中國科學院在全国百余个研究所举办“中國科學院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
本届公众科学日的主题为“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主要向社会全面展示中科院 “率先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做出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展现科技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景,激发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院70周年。
(詳細報道見2~3版)
第十五屆科學開放日之聲學所:你聽到了嗎?

參觀者正在體驗虛擬現實(VR)中的全景聲體驗互動

超聲乳化:“水和油能混在一起嗎?”

體驗聲學所自主研發的主動消聲設備
“聽見了,好像真的在公園一樣。”小學3年級的徐天喆一邊摘下VR眼鏡,一邊興奮地向媽媽分享著感受。剛剛,他在志願者的引導下,“遊覽”了“公園”。鳥兒飛過時,聲在“高”處;船在橋底遊過時,聲在“低”處;看到右前方有一群人,隨之就聽到談話聲從“右前方”傳來,逐漸“靠近”他們時,聲音也由小變大......
徐天喆所體驗的是中科院海洋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暨聲學研究所5月18日在“第十五屆公衆科學日活動”上展示的“虛擬現實(VR)中的全景聲體驗互動”。带上VR眼鏡,視野中的影像和耳機中的聲場會根據陀螺儀給出的頭部旋轉和位置等信息,聲源隨時加入並被實時渲染,用戶能夠輕易辨別出聲音的方向、強弱與距離,猶如身臨其境。
志願者介紹道,全景聲是對聲音在整個空間全方位的展現,其背後是聲學所研發的三維音頻技術。聲音從空間中的某個位置到人耳有一個傳輸過程,演示系統模擬了該傳輸過程,且融入沒有方位信息的聲源並將其“放”到空間的對應位置上,結合VR視頻與音頻算法,更好地模擬了真實世界。這一技術可應用于家庭影院、車載音頻等多個場景,足不出戶,用戶就能充分感受到真實的沈浸感。
聲音無處不在,但它的魔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比如,你見過“聲音”長什麽樣嗎?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灑滿細砂的金屬板遇到音樂後,板子上的沙子便“跳”出了各種神奇的圖案。
這部由聲學所科研人員自導自演、聲學所助理研究員吳鵬飛作曲的科普劇《沙粒舞曲》也是本屆活動日上最“吸睛”的節目之一。科研人員介紹道,“沙粒舞曲”的原理在于,金屬板有一系列的共振頻率,這首曲子中某些特定的音就是據此而定,當音樂響起,板子按照某個振動模式振動,由于振幅不同,不同區域的沙粒也有的“安靜”,有的“活躍”,最後“抖”出美麗的圖案。
以藝術化的形式展示科學的魅力,通過互動參與強化公衆尤其是青少年對科學的認知與理解,在公衆開放日上,聲學所向公衆講述著不一樣的“聲音”世界。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活動更加異彩紛呈,真人表演、動漫劇、科普講座、趣味互動、開放實驗室......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都能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科學佳肴”。